文章 / 教練不會說的事 發布於 2020-10-15 12:14:22

氧中毒的情況與案例

G小編 2387

在任何情況下,「」的部分壓力超過200﹪就會「中毒」,其症候首先是:

肌肉顫抖(尤其是顏面肌肉),症候發生數秒鐘內即會昏厥,應立即置於開敞空間施以人工呼吸急救。

所以不經專業訓練,未通過60呎/30分鐘耐氧測驗的潛水員,不宜輕易吸用含氧過高的混合氣體,或吸純氧減壓,吸用這種混合氣體潛水,超過限度不但會有氧中毒的危險,也會增加對潛水病診察的困擾。

       

「氧中毒」可分別由陸上與水下招致「氧中毒」的實例說明之:

陸上招致「氧中毒」的實例

在美軍協防台灣期間,有一年美國海軍救難艦來台對相關單位給予戰技的訓練時,其中有深海潛水員的「耐氧測驗」課目。課目進行方法:就是讓受測之潛水員進入「重壓櫃」,充氣加壓至60呎之等深,停下來給每位受測者戴上一付「氧氣呼吸器」,在該壓力下吸純氧停留30分鐘。                     

30分鐘時間到,沒有任何反應者,視為合格列入健康記錄,以備日後遇有減壓需要時,可使用氧氣減壓俾節省許多時間。若未能通過則在減壓時不能使用氧氣,以免中途發生中毒,還要返回原點反而更浪費時間。

C君這一組接受測驗時,是由筆者在櫃內負責與櫃內外醫護及操作人員間的聯絡工作。測驗一面進行,一面向受測者叮囑感覺有任何異狀立刻舉手,馬上可以摘掉「氧氣呼吸器」。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的期待著30分鐘快點兒到來。就在28分時,還沒見C君舉手,他已經昏厥過去。趕快停止測試減壓上升水面,把C君搬出櫃外放在甲板上的陰涼通風之處,約5分鐘後他便自行甦醒,並未遭到任何傷害,也無其他後遺症。

C君醒來;問他昏厥過去之前有何感覺,又何以不肯舉手。他的回答是:當時只感覺臉上的肌肉在跳動,雖然知道這是「氧中毒」的前兆,但是看看鐘錶通過測驗的時間馬上就到了,誰想就這一、兩分鐘就熬不過去了。

過去救治「早產兒」的育嬰箱裡,都是充以100%的氧,不幸有多個「早產兒」獲救出院後,發現兩眼有失明之現象,最初以為是因「早產」所致,後來才由國外醫學文獻提醒,是由過多的「氧」把嬰兒的視神經燒毀所致。自後才規定育嬰箱裡的氧,不得超過60%之數。

近年來又有接受「高壓氧」治療的病人,罹患「氧中毒」的報導,尤其在把病人當成嬰兒般,獨自置入艙內無人照顧的情況下,更容易發生類似病情。

 

水下招致「氧中毒」的死亡案例

當年一位參與水下突襲的潛爆員,習得駕駛「水下載具」(Under-water Scooter)的技術,但缺乏基本的潛水知識,實習中使用呼吸純氧的閉路潛水裝備,不識其深度與時間之安全規則,而因時間過久死於水下。事情發生之後整個單位不知其死因,有人猜測是自殺身亡,有人猜測是嗆水溺斃,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死的還真是不明不白。等到該單位撤銷,上級令其全員到筆者所在的單位接受潛水訓練時,談起該事故發生的前因後果,才發現那位潛爆員是死於「氧中毒」。

 

1973年有一艘裝載原木的貨輪,沉沒在高雄港內9號碼頭,船東以每天600元的代價(當時陸上每天300元已經是高工資),找來一個使用日式大頭盔的潛水員下水勘察漏洞,幾天後工作尚未完成,這個潛水員就以另有工作為由辭工離去。此時有一個50多歲的碼頭工人,連日觀察覺得這份工作太好賺了!一聽潛水員辭工,馬上毛遂自薦願意繼續這份工作,船東一時失察以為他真有這個本事,原價不改立即僱用。這個碼頭工人立即到拆船碼頭的雜貨攤,買了一個防毒面具及一條橡皮管,租賃了3個工業用氧氣瓶及調節器,然後就帶著妻子來賺這筆大錢。

他把水面的工作交代給妻子,自己用一段麻繩把一隻連接錨鏈用的大卡箍(Shackle)繫在腰間當作重腰帶,戴上防毒面具,手拉橡皮管,然後歡歡喜喜的跳下水去,直接就潛下海底。

妻子從手中握著的氣管,感覺丈夫在水中忙碌的工作著,心中非常踏實,因為已是多年夫妻,但從未想到自己丈夫還有這個本事,想來今後  不必再擔任這競爭激烈的碼頭工人了!

想著想著不知過了多久,怎麼氣管的那頭沒有了動靜,立即慌了手腳不知如何是好,旁觀者七嘴八舌沒有一個好主意,最後還是大家一起幫忙用力拉,上來的是一具「氧中毒」之後又遭「壓擠」的屍體。

 

文/  張立中(gogoscuba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