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教練不會說的事 發布於 2020-08-19 23:34:21

守護海洋 永不嫌晚——今天就可以為海洋做的五件事

G小編 1025

早安!生活在陸地及都市裡的朋友們。

在你所居住的城市,聽得見海浪的聲音嗎?而住在濱海地區的朋友們,又有多久沒有好好地坐在海邊發呆看浪了呢?雖然台灣四面環海,但在你成長記憶中是否曾經有一段和海洋親近的經驗——也許是在童年,你的父親母親帶著你在海邊堆沙堡、撿貝殼;也許是少年時期,你和三五好友,在夏日午後一面啃著冰棒、一面呼嘯著機車,在海邊拾漂流木生火烤肉唱歌聊通宵;也許是戀愛的時節,你約會意中人在海邊的碼頭相見,共同走過長長的堤防,然後相互依偎著靜看夕陽無限好;也許是在人生的低潮,失意喪志的時候,你獨自在驚濤裂岸的海灘行走,讓海風吹亂你的頭髮,讓大海吸納你的憤怒和不安,然後再產生重新挑戰世界的能量——這些生命片刻的經驗,無論是花好月圓還是青春少年,海洋一直都在,忠實地扮演著你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故事場景,不曾離開;而你,對於大海的情感,是否也能一樣不失不忘呢?

事實上,即便沒有走向海洋,你的生活卻與大海息息相關。

當你匆匆忙忙地起床,連早餐都來不及吃就趕著上班,途中為了不濟的精神衝進便利商店向店員要了一杯咖啡,手上的塑膠咖啡蓋、攪拌棒、奶油球容器用完拋棄,你一定想不到回收的過程中,它們可能又隨著其他的塑膠垃圾在一場大雨之後掉入水溝,最後排入海裡;然後剛好一隻不幸的海龜經過,在陽光的折射之下誤食了這些塑膠製品,最後觸網死亡之後被解剖,於是這些你以為已經擺脫了的垃圾,又重新透過一隻動物的死亡回到陸地。

又或者,你在難得休假的時刻決定帶著家人出去走走,沒有想太多地瞥見網路上海洋公園以大幅的海豚笑臉魅惑你一親芳澤,於是決定帶孩子去看看海豚表演,讓那些粗糙、充滿輕浮娛樂的洗腦劇碼在孩子純淨的眼中發生,你以為這樣的選擇位孩子帶來了歡笑,卻沒有察覺孩子眼中閃過的一絲疑惑,他們想不透動物為什麼會被關起來,海豚的家不是在大海裡嗎?你在喧嘩虛假的掌聲笑聲中無法分神回應孩子的困惑,抓起他們的手回應著高喊:「好棒啊!」卻不知道在夜裡孩子的夢中,看見了海豚的眼淚;而遠方的海洋,這些海豚被瘋狂追捕獵殺,被賣到世界各地的展演機構,永遠無法再回到那片大海家園。

而如果你是一位操持三餐的家庭主婦,為了家中老人幼兒補充鈣質,你慣用魩仔魚來煮粥,卻不知道這一碗粥裡的魚苗並不完全是所謂的魩仔魚,而是「魚苗」的統稱,小魚們來不及長大就被細目的漁網當成魩仔魚捕捉,吃進一口魚苗,可能造成台灣沿近海漁業捕不到魚的慘況!

回顧一下人類的生活,其實只有極少的人口比例必須日夜與海洋為伍,比方說討海人、海軍、深海研究員、海洋生物學家…等等。這些人可能更清楚地知道海洋的真相;但真正深刻影響著海洋環境的,卻是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個人。

若有機會,從一條河流的下游往上追溯,走向山谷、到達源頭,你會重新發現食物鏈的樣貌,了解人類的生活與自然息息相關。當工廠的汙水排放、上游的果園大量噴灑農藥,養雞養鴨養豬場的飼養廢水…等,最後都是順著河流,涓滴入海;而海洋的廣袤與蔚藍,總是讓人們輕易地忽略了那些日夜發生的廢棄毒物,正如同微血管一樣源源不斷地注入可怕的有毒物質,影響著水中的生物,最後,再透過漁獵行為回到人類的餐桌上,累積高單位的毒素在我們體內。

至此,你還可以無關緊要地覺得,海洋離你很遙遠嗎?

但值得慶幸的是,正是因為人類的日常生活千絲萬縷地影響著整個海洋環境,所以只要透過一些習慣的改變,甚至觀念的改變,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費選擇中落實「友善海洋」的理念,下面提供幾個途徑,讓我們從現在就開始做起:

1. 減少塑膠物品的使用:根據統計,台灣一年使用160億個塑膠袋(每人每日平均2個),15億個飲料杯、45億個寶特瓶。這些塑膠製品在回收的過程中並無法真正地進入再利用的循環,反而隨之而來產生了垃圾處理的問題。最根本的方法,是從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減塑」開始。

2. 清靜海灘,從離家最近的海濱動手撿:台灣四面環海,唯一不靠海的縣市市南投縣。這些離我們不遠的海岸線,每一段都有不同的海洋廢棄物面貌。若能夠定期在自己家附近的海岸作淨灘工作,並配合海廢登記表統計該地區海廢的類型,匯整資料上傳到台灣的海洋廢棄物監測平台,長期累積下來可作為縣市政府環保局制定相關垃圾回收法令的參考數據。

3.透過消費支持責任海鮮(Responsible Seafood Index):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漁業資源、鼓勵永續的漁業模式,以國際保育團體WWF為首,和其他組織於1997年創設了「MSC」。任何的規模的漁業、任何魚種、漁法、任何國家、海域只要符合MSC的「資源的可持續性」、「減少對環境的衝擊」、「有效的管理制度」三項原則,都可以獲得MSC永續海鮮認證標章的肯定,讓消費者得以安心選購。習慣在傳統市場買菜的主婦們,也可以參考由中央研究院「台灣魚類資料庫」所公告的「台灣海鮮選擇指南」,作為永續海鮮的選購標準。

4.以野外觀察取代觀看表演:一個人童年時的環境教育深深影響著成人之後的價值觀,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人格發展的方向。因此,家長們在教育方面的選擇十分重要,帶孩子去海洋公園觀看動物表演,絕對不是一個正確的生命教育方向,反而會造成孩子心中對痛苦的冷漠無感,認為人類凌駕萬物之上而心生傲慢。透過帶孩子到山上、海上去親近自然,在不刻意、不虛假的自然環境中認識萬物生態的棲地,是最好的環境教育。唯有置身於其中,與其不預期的互動,才能讓孩子看見真實的世界,讓他們懂得感受驚喜和失望,學習謙遜和尊重,而不是以人類自我中心去思考。大眾所不知道的是:過去20年來,光是在日本海域,就有超過40萬頭小型鯨豚被獵殺。日本長年殘忍獵捕鯨豚,全球海洋公園等展演產業則扮演推波助瀾的角色,台灣也不例外!以花蓮遠雄海洋公園為例,2002年到2005年間三度自日本買進17隻鯨豚,2010年又「下訂」13隻,後雖被林務局以「原先圈養的鯨豚死亡率過高」、「飼養環境或照護能力不足」,以及「無法彰顯教育功能」等理由退回其申請。但,不論在國內外,只要人們繼續觀賞海洋哺乳動物展演,這樣的獵殺,就不會有終結的一天。而任何一種海洋生物的存亡,事實上都會透過食物鏈來間接影響到人類,自然萬物缺一不可,更何況是海中最高階的海洋哺乳類動物!

5.定期定額捐款,支持「環境代理人」:定期定額小額捐款可以支持NGO(非政府組織)、NPO(非營利組織)聘用專業的工作人員,專職研究公民議題,為整個大環境的公共利益發聲。從現在起,養成定期定額捐款的習慣,支持你所信任的保育組織,讓專業的公民團體、議題研究員、行動倡議者代替你去監督政府和財團,深入環境及海洋議題中,產出共同訴求,號召公民行動。如此,即便你無法參與每一個現場,仍能透過關注你所信賴的公民組織所發佈的訊息,掌握到經過分析、調查、多方討論之後的最新環境訊息。透過公民支持的非政府、非營利組織,在公部門、商業集團之外,成為第三個監督角色,創造社會運作的良性循環!

透過上述五點,若能在舉手之勞間改變消費習慣、重新審視每一個選擇,並建立一些新的觀念,就能成為友善海洋的一份子——事實上,守護海洋,就是守護你自己的健康,也守護了下一代的未來;從現在開始行動,永遠不嫌晚。

而海洋,依舊在這裡等待著你,清澈蔚藍地擁抱著你我共同的未來。

 

文 張卉君/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授權轉載自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