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 / 水肺潛水 發布於 2020-10-13 16:18:43

潛水中繼續使用著呼吸器,是否可能罹患空氣栓塞?

G小編 572

有的!不論潛水深度是多少,只要兩次呼吸之間,減少了7呎深度的壓力就有可能。

當年台灣的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簡稱:「榮工處」,幫助美軍在印度洋錫蘭島開發的基地「地牙哥港」開鑿工程中,擔任掛名的承包商。該工程的實際承作是新加坡的一家廠商,當港灣之開挖工程告一段落時,要提出該海港的水下爆破開挖工程竣工報告時,當然要由承包商以監工名義驗收請款。

此時諾大的一個「榮工處」,只派了一位潛水員S君,前往工地潛下水去實地勘察水深與平坦的狀況,為驗收報告填充數據。

S君到達該地之第二天,即搭上一艘工程用小艇來到港灣的中心點,揹著一隻72呎³的氣瓶,獨自潛下15米(50呎)左右的深度,在海底應付一下後,自知氣瓶儲氣有限,於是窮盡視野向四周環視一下,再看一看深度錶,就立即開始離開海底向水面升起。

此時他也是臨危受命不敢大意,上升途中還想藉機會再向四下打量,看是否有沒被發現的突起之物,不意在潛水完畢上得工程用小艇時,立即發現自己已「雙眼失明」,立即向陪同前來的「榮工處」人員報告病情,希望能馬上給予適當的治療。

也是他運氣太好,就在他由人扶持離船登陸這個時候,眼睛又逐漸恢復了視力。不過當地“榮工處”的主管還算負責,見他任務已經達成,立即送他搭乘飛機到新加坡求醫,當地醫師認為症狀已經消失,已無再進「重壓櫃」治療的必要,於是放他回台灣原服務單位。

S君回到台灣還是心存懷疑,馬上就跑來向筆者請益,筆者告訴他:最初的症候是罹患了「空氣栓塞」無疑,這是因為他在上升時,只顧尋找海底是否還有沒炸平的礁石,而疏忽了每一次呼吸與上升呎數的比率所致。

繼而復明是血管內氣泡散開所致也有道理,不過是否會有「後遺症」,就要請教潛艇醫師來作判斷了!

最後S君回到原服役單位,請教了潛艇醫師所得的答覆與新加坡相同,這才把心情平靜下來。

 

文/  張立中(gogoscuba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