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宿潛水的旅客通常無法迅速就醫。以下案例中的潛水夫都學到教訓,規劃船宿旅行時務必格外謹慎。
案例1
一名潛水夫在印度洋北部的群島周圍進行船宿潛水旅行,她在四天內完成了10趟潛水。每次潛水都呼吸氣體,也都未超出潛水電腦表的非減壓潛水停留限制,她最深曾經下探至29公尺處。在旅程第三天,她因頭痛、噁心及雙側臀部疼痛,決定不參加2趟晨間潛水。當天下午,她覺得情況改善,又完成了3趟潛水。
最後一趟潛水後一小時,頭痛、噁心與臀部疼痛再次出現,連大腿也開始作痛。她返回甲板下的船艙時,似乎連走下階梯都有困難。潛水領隊發現異狀、對她進行評估後,撥打了DAN緊急服務熱線。
根據領隊向DAN通報的症狀,該潛水夫疑似罹患神經系統性減壓病。DAN醫療人員建議立即進行給氣急救,然後儘快交由潛水醫師全面檢查。
由於船員不習慣使用給氧設備,給氧有所延遲。問題克服後便以非再呼吸面罩為她供給高流量氧氣。潛水夫呼吸氧氣不過4小時,就發現症狀明顯紓解,於是停止給氧。而船隻位置偏遠,送醫所需的交通時間較長,最後船員安排當地快艇,將潛水夫安全迅速送院治療。
該潛水夫接受檢查後,在兩天內進行2次加壓治療。數日後所有症狀消失,不再復發。
案例2
一名潛水夫原本在馬來西亞進行六天的船宿潛水旅行,她在兩天內進行了4趟潛水。第二日的第1趟潛水結束後,胸口開始出現類似肌肉拉傷的疼痛。她躺下休息卻噁心反胃、胸痛惡化,開始覺得胸腹部嚴重發癢,軀幹也開始佈滿條狀紅疹。
於是她請教潛水長該如何處理。該潛水夫提議呼吸氧氣舒緩症狀,但潛水長認為紅疹是過敏反應,潛水夫便依指示決定靜觀其變。
幾小時過後,發癢的症狀雖已紓解,紅疹卻轉為深紅色,讓她疼痛不堪。於是她也請教同為潛水長的船長,潛水夫再次建議呼吸氧氣,但船長堅稱這是過敏反應。縱使她心中存疑,還是接受了對方的說法,決定繼續觀察。
隔天皮疹有所改善,不過依舊有些疼痛。她再次要求呼吸氧氣,這時船長也認為值得一試。想不到船上的“緊急”氧氣瓶竟然是空的,只能讓她呼吸一些Nitrox高氧氣體。潛水夫呼吸1小時的氧氣後,症狀在當天就稍有改善。隔天她覺得情況好轉。再過一天后,身上的皮疹已完全消失。此時疼痛已很輕微,她覺得自己可以繼續潛水。在船長和潛水長鼓吹下,她總共完成3趟潛水,每趟約50分鐘,最大深度為18公尺。隔天她又完成4趟潛水,每趟下探20公尺、約50分鐘。
當晚該潛水夫開始感到噁心與皮膚刺痛,此時他們已確定潛水正是直接原因。諸多延誤之後,他們終於打給DAN尋求協助與建議。DAN建議她當晚儘量拉長呼吸氧氣的時間,直到隔天返航回港再行評估。幸好所有症狀在隔天早上就完全消失,不必進行加壓治療。
我們從這兩起案例學到什麼?
到偏遠地區旅行會讓醫療處置變得更複雜。設備有限、旅行時間漫長和語言障礙,都可能影響情勢,所以潛水船務必要做好充足準備。
專長潛水課程為每位水肺潛水員提供發展專長潛水的機會,潛水員可依照興趣或不同所在海洋區域,選擇自己最喜愛的課程。
文 MartyMcCafferty and John Lippmann
文章授權自DIWA
登入後來發布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