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水肺潛水 發布於 2020-10-13 15:02:19

「空氣栓塞」的症狀與實例

G小編 2080

「空氣栓塞」是在何種情況下發生的?

  • 潛水上升時,溶解於血液中氣體因壓力減低而逐漸隨呼吸釋出體外,其釋出的速度大概與氣泡在水中上升的速度相同,也就是1秒鐘1呎。人的正常呼吸大概5秒鐘一次,也就是說在每個正常頻率的呼吸中,按照上升速率上升5呎是不會有問題的。如果你吝惜你的用氣,或呼吸的頻率放慢,在一呼一吸之間人已上升了7呎左右,滯留於體內的氣體就會產生汽水急於開瓶的效應,就是招致「空氣栓塞」的主因。
  • 潛水員往往忽略了在水下吸進肺裡的氣體是經過壓縮的空氣,如果上升時憋著不吐,或吐氣量跟不上上升速率,在肺部的超壓空氣很快就會造成傷害,肺皮下氣腫、肺中膈氣腫、氣胸都有可能,最可怕的是這些氣體經肺胞滲入血液,形成氣泡沿著循環系統進入心臟或纖細的腦血管,隨時會阻滯於該處發生嚴重「空氣栓塞」。
  •  此症的症候不只是伴隨減壓病的關節疼痛,從任何視覺障礙、喪失語言能力與聽力、頭昏眼花、失去知覺、抽筋、虛弱或手足無力,直到呼吸急促、間斷或梗塞都會發生。
  • 唯一的治療方法是送進「重壓櫃」,按照治療表之程序徹底治療。

 

「空氣栓塞症」之實例1

  • P君在台北從師於一處潛水器材行學習水肺潛水。當實習課程在泳池中實施,在學習進度到了在水下「卸裝」(Doffing)與「著裝」(Donning)時,出了下面的嚴重問題。
  • P君在前段的卸裝操做完畢後,按要求上升水面調息一下呼吸,做好再度潛下池底繼續做著裝的準備。當呼吸恢復正常再度下潛操作時。因為他還不熟練口、鼻分開呼吸的技巧,來到水下急忙地從有積水的調節器咬嘴中吸取空氣時,就發生嗆水的情況,此時他一時驚慌立即放下調節器,企圖重返水面緩一口氣再下水繼續操作。
  • 此時在一旁監督的教練立刻趕向前去阻止P君的離去,強行按著P君繼續操作。不料P君自覺無法堅持下去,一時情急就掙脫教練急忙衝出水面,此時不知他是否有學過:「吸到壓縮空氣上升時,要保持不斷吐氣」的安全守則,還是一時情急忘在腦後,教練也不知及時提醒他「吐氣上升」是當前要務,於是縱容他把在水下吸到的那口壓縮空氣,全部吞落腹中沒吐出出來。
  • P君上得水面之後,起先還沒有任何不適,但在幾分鐘後就發現自己已經雙目失明,平白地成為「睜眼瞎」。此時這位自稱是救難大隊訓練班畢業的資深教練,竟不知這是因自己的無知造成的後果,竟以其他病因所引起為由推卸責任。
  • 此時有人向P君家人建議:因潛水所致的病症,必須由專業的潛艇醫生與特有的「重壓櫃」的治療方始有效。
  • P君家人得知此情深知事不宜遲,立即託親戚找朋友向軍方求助,終於在12小時內得以進入「重壓櫃」接受治療,經過歷時19小時以上的治療,終於使P君的「空氣栓塞症」得以痊癒,兩眼也隨即復明。

罹患空氣栓塞症不一定是使用水肺潛水裝備的潛水員,只要在水下吸到壓縮空氣憋著不吐,上升的深度有接近7呎之變化,都有罹患空氣栓塞症的可能。

「空氣栓塞症」之實例2

有一個正在學習潛水的特種兵E君,在1.5米深的游泳池接受訓練,見幾位正在學習潛水中的「水下卸、著裝」課目的同學,上上下下屢次失敗的情形,擔心輪到自己是否也會有同樣困難,於是決定來個起跑偷步的歪招,趁同學在水面調息的機會.獨自以裸潛的方式潛下池底,拿起同學放置於水下的調節器的咬嘴,放入口中輕輕鬆鬆的就吸到了一口氣,這時同學已經回來操作,這位E君當然不能妨礙人家操課,於是離開池底得意洋洋地上升水面,心想這個課目不難,等到自己上陣,必然游刃有餘一次完成。

一切過去沒有感到有任何異狀,可是不久收操回到隊上要開飯了,他卻覺得喉嚨不痛、不癢有點梗塞的感覺,於是立刻向長官報告情況,不料一開口卻硬是說不出話來了!

他的長官馬上把他送到醫院求醫,雖被醫院收容治療,但耳鼻喉科說什麼也找不到病因。

案情傳到筆者耳裡,筆者立刻向他的長官解釋,這是因為當事人在水下吸到壓縮空氣,上升時忘記吐氣所致,喪失語言能力是「空氣栓塞」的典型症候。建議他馬上把得病的部下送往救難大隊,進「重壓櫃」治療。

結果不出筆者所料,被潛艇醫官診斷判定是「空氣栓塞」之症候,送進「重壓櫃」中,按“治療表3”,同樣用了19個多小時,使之不藥而癒。

 

文/  張立中(gogoscuba編輯整理)